連日來
,接連的陰雨天氣給城市防汛造成了一定壓力,嘉興市已經啟動防汛三級應急響應
。昨天記者從區(qū)住建局獲悉
,南湖區(qū)在建筑
、綠道、公園
、老舊小區(qū) 改造等工作中落實“
海綿城市”建設的要求
,南湖區(qū)不少地方已經像一塊“大海綿”一樣吸納著雨水,悄無聲息地增強著轄區(qū)雨季的防汛能力
。
這幾日
,開車到過位于南湖區(qū)海鹽塘路的勺園的市民可能會深有體會,在連續(xù)降雨的天氣里或許多多少少都經歷過水花四濺的場面
,然而在勺園的停車場內卻 不見積水
。仔細觀察就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這一片停車場的路面不是常見的水泥地
,而是一種特殊的材料—透水混凝土
。這些像帶著“皮膚毛孔”一樣的地面會將降下的雨水 吸入地下,一部分被土壤吸收
,另一部分經過“網狀盲管”流進
調蓄池凈化后流入河道
。
“這幾天雨天,我也沒停止晚上的鍛煉
,凌公塘公園幾乎沒有什么積水
。”家住康橋花園的徐女士說,因為要治療自己的脂肪肝
,她要求自己每天行走5公里
。還好連日的陰雨凌公塘公園卻沒有什么積水點,因而也沒有影響她的鍛煉計劃
。
據介紹
,在采用了“
海綿城市”建設理念的凌公塘公園,降雨量在20毫米以內
,水基本可以滲透到地下
,不會排入河道或者污水管網,這就降低了汛期市政雨水管網的排水壓力,可以大大增強城市在雨季的防汛能力
。
“凌公塘公園建設時就融入了‘
海綿城市’建設理念
。”區(qū)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像凌公塘公園一樣
,今年新建或改建的綠道中多段采用了生態(tài)植草溝的技 術
。在地表下層預留了下凹空間,設置植草淺溝
、雨水花園
、下凹式綠地、卵石渠等
,讓雨水經過沉淀
、過濾后再排入河道,雨水不會在地面造成積留
。
“在今年的老舊小區(qū)改造中
,我們還新增了一項透水磚鋪設功能。”區(qū)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
,以往雨水降落水泥地面
,通常只能通過污水管網排出,如果雨 量增大就會形成積水
,透水磚具有吸水能力
,雨水可以經過磚面滲透到地下,如果再加上墊層
,就可以大大加強對雨水的吸納能力
,減少地表徑流,同時還具有一定 的防滑能力
。
在世合理想大地
,屋面和道路利用建筑的自然坡度將
雨水收集后經過植物區(qū)下滲及凈化后再用于農業(yè)項目灌溉等實現(xiàn)循環(huán)利用。與此同時
,項目 西側的44公頃生態(tài)濕地更是有蓄存和凈化雨水的功能
。“雖然當時‘
海綿城市’的理念在南湖區(qū)還沒有明確提出,但整個項目比較超前地滲透了‘
海綿城市’的建 設理念
。”區(qū)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
,項目中還應用了生態(tài)植被淺溝及雨水花園排水技術,能夠大大減少地下管網的使用
,減輕汛期雨水對地下管道的壓力
。
此外,城市地下管網的建設和完善也是“
海綿城市”建設的題中之義
。今年南湖區(qū)在“
海綿城市”建設理念的指導下
,加強了地下管網的建設和管理。據了 解,今年上半年
,南湖區(qū)已完成轄區(qū)800千米的市政道路普查
,排水管線測量985千米,占總進度75%
。尤其是排澇水方面
,新建污排水管網6千米,完成率 65.6%
,排水管網清淤30千米
,超額93.5%,城市“吸水”的功能進一步增強
。